雖然我從小在惠州長大,但每年春節都會和父母一起回到老家梅州,用我們客家話來說就是“轉屋夸”。
因為春節假期我要值班,年初三才“轉屋夸”。從惠州市區到我的老家——梅州市梅縣區松源鎮灣溪村,行駛了近5個小時。和往年相比,快了半個小時左右,因為原來彎彎曲曲的山路修得更加平坦寬闊了。這也是我今年回鄉的第一印象,我的家鄉正在變得越來越好,不僅道路好走了,村容村貌也更加干凈整潔了,村里曾經有些破敗的圍屋也被修葺一新。
我的家也曾經在圍屋里,后來搬出另建了新房,只是如今這新房也不新了。我最喜歡的就是廚房里那個柴火灶頭,看著灶膛里跳躍的火光、家人忙著做飯的身影,聞著熟悉的飯菜香味,我就感覺很踏實、很幸福。一大家子圍坐一起,聊著過去一年的收獲,暢享新一年的生活。
第二天,我早早起床,走進一家腌面店,叫上一碗梅州腌面。腌面在梅州的知名度很高,好比“熱干面”之于武漢,“炸醬面”之于北京。腌面大部分選取的是淡堿面,用開水燙熟后撈起入碗,加入拌豬油、炸香的蒜粒和醬油,趁熱攪拌均勻,即成一碗香噴噴的腌面。
對于離家在外的梅州游子來說,腌面不只是一種食物,更是家鄉的象征,只要回家吃上一碗腌面,也有了繼續打拼下去的動力。
梅州,不僅“好食”,還很“好料”。隨后幾天,我和家人一起走親訪友,并到周邊的景點游玩,對家鄉的認識又更深了一層。
雖然每次在家鄉逗留的時間都只有幾天,但故鄉給予我的滋養,是我在外打拼源源不斷的“能量”。
惠州日報記者陳濤(梅州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