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勃興年代,打包運走的可不止日常生活用品,連房子的四梁八柱也在異地發貨之列。如今蓋房子不再局限于在地基上添磚加瓦,“組裝合成”的房子日趨增多,熱衷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的香港,近期頻頻把目光投向了惠州。
。ㄒ唬
今年1月23日,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、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和惠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“組裝合成”建筑供應鏈大會在惠州舉行,300多名來自廣東各地市住建部門、粵港澳建筑企業代表和業界人士參加了此次大會。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在現場致辭說,廣東省在模塊化建筑和智能建造領域產業資源豐富、技術發展迅速,能夠為大灣區“組裝合成”建筑建設提供支撐,寄望于“把大灣區打造成全國甚至全世界的‘組裝合成’建筑科技中心”。
廣東如此重要,惠州又恰是“急先鋒”。2023年惠州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和鋼結構部品部件產能分別突破130萬立方米、36萬噸,位居全省前列。整體上,惠州裝配式產業企業數量多、產量大、類別全,產品應用和建造服務遍布大灣區。
具有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一體化裝修、信息化管理等特征的建筑部件部品發到建筑施工現場,以可靠連接方式裝配,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房子。這些產品的研發應用,是加速建筑產業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推手,目前的香港,亟需這方面的助力。
香港目前已有多個采用“組裝合成”建筑技術的項目順利竣工,有70多個項目在推進建設中,還有一批項目正在規劃階段。來自香港的研究分析指出,2023~2032年香港“組裝合成”預計需要44.41萬~60.7萬個組件,而通過目前大灣區產能的分析,混凝土組件在所有情景分析模式中,均出現短缺情形。
裝配式建筑發展勢頭強勁的惠州,自然吸引著越來越多來自香港的目光。
。ǘ
惠州為何能夠踩準節奏,與香港形成“雙向奔赴”?
常言道,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;葜莅l展裝配式建筑并非為了滿足香港市場而“臨時加單”,而是提前謀劃長期蓄力的結果。
近年來,惠州以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為目標,致力于以工業化視角推動建筑產業轉型升級,以裝配式建筑為重點,轉變大量消耗、大量排放的建設方式。2019年11月,惠州出臺《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》,推動我市房屋建造方式革新。根據《意見》,2025年末惠州實現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將達到35%以上,政府投資工程占比達到70%以上。
企業陣容不斷培育壯大。2022年末,惠州有裝配式部品部件生產企業16家,如今數量增至23家,其中混凝土部件生產企業18家、鋼結構生產企業5家,在建企業3家,且呈不斷上升趨勢。日趨壯大的企業陣容、不斷完善的供應鏈和服務質量,不僅滿足了本地市場需求,也展現出越來越大的供港潛力。
行業資源整合,為企業開拓香港市場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。2023年8月9日,惠州裝配式建造供港聯盟成立,業界普遍認為這有助于發揮惠州成熟的裝配式建造產業鏈優勢,進一步推動大灣區裝配式建造行業優化升級、助力解決香港建筑業人才短缺和住房供應不足等難題,推動灣區協同深度融合發展。
。ㄈ
這就“躺贏”了?答案是否定的。
“組裝合成”框架下,機遇與挑戰并存,惠州裝配式建筑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不容小覷。
目前全國范圍內裝配式建筑仍處于較低的發展水平,部件部品生產普遍面臨能耗高、機械化自動化水平較低等難題,這導致生產成本處于較高水平,企業亟須擁抱新理念新技術,轉變運營方式,在生產各環節中切實提升效能、壓縮成本。
同時,惠州企業供港正處于起步階段,需要盡快統一行業相關技術標準,實現產業體系互融互通。
惠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明確,嚴格落實國家、省關于推動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工作要求,不斷完善政策監管體系,打造和豐富全生命周期產業鏈,拓展新產品和新市場,穩步提升惠州裝配式建筑占比,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。
政府的支持和引導,雖然讓企業更有信心有能力克服困難,但企業也要勇于創新,立足自身堅持補短板、強弱項,這樣才能更好把握大灣區重要發展機遇,實現企業的發展壯大。
惠州日報記者凌?